家风,是一个家庭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榜样。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言传”远远不如“身教”效果显著。曾经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先抓习惯,再谈成绩》,里面讲述的是一个父亲有每天喝酒的习惯,直到雪后的一天,他突然发现孩子亦步亦趋地沿着他的脚印向酒馆前进,父亲幡然醒悟,由此彻底改掉了喝酒的坏习惯。读完文章,深有感触,这不是和我戒烟的历程相差无几吗?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参加工作的。工作伊始,野外作业较多,环境影响加上周围同事们的“熏陶”,使我很快沾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惯,一抽就是十几年。中间在家人的劝说下也断断续续戒过几次,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废,烟瘾反而越来越大。即便在结婚生子后还是一如继往。
突然有一天,周围的同事发现我戒烟了,而且是一次戒断,再不复吸。说起我戒烟的原因,同事们都说我毅力顽强,说戒就戒。我自己知道,那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真正促使我痛下决心的,是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11年末,临近春节的一天,儿子只有四岁半,在陪他玩了一会儿后,我的烟瘾又犯了。为了不让孩子抽二手烟,我拿起一把小椅子,来到阳台上,关门开窗,动作娴熟地抽起了烟。一边摆弄手机,一边吞云吐雾,感觉真是“惬意无比”啊。
正在兴头上,我无意中一抬头,发现儿子踮起小脚,手扒在窗台上,正透过卧室和阳台之间的窗户专注地观察着我。当时没有在意,以为儿子想让我继续陪他玩,于是歉意地对他笑了笑,抓紧时间抽了最后几口,把烟熄掉,回房间和他继续玩了起来。
过了一会,有工作上的电话进来,我对儿子说:“爸爸需要打几个电话,你自己玩会好不好? ”儿子听话地点了点头,自己走开玩去了。
电话时间不短,等我挂断电话的时候,几个房间里都没有发现儿子的身影,正当我有些着急地四处寻找的时候,忽然听到阳台上有轻微的声音,隔着窗户一看,儿子正像个小大人一样,坐在我刚才坐的小椅子上,手里一本正经地拿着一支铅笔,不时叼在嘴里“抽”几口,正惟妙惟肖地学着我抽烟的动作,连神情都有几分相似。
这一幕像一道闪电一样震撼了我,并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时在我眼前浮现,进而引起了我的沉思。是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的动作习惯,沿着家长前进的方向而前进。在孩子面前打乒乓球多了,孩子就会跟在你的身后摸起球拍;偶尔唱的几句京剧,不经意间就会从孩子嘴里断断续续地哼出来;就连爸爸的近视镜,孩子也会抢过去戴一下,虽然头昏眼花,但仍然会摇头晃脑,做出一副“我很有学问”的样子来……
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给孩子做出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呢,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孩子纯净如白纸的心灵上,我们该怎么试着引导孩子一笔笔画好他的人生画卷呢?
2012年春节期间,我借着与他人“打赌”的契机,宣布戒烟了。
从那以来,我没有再抽过一口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