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其实,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族谱、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形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尊重家祖是尊重祖先的表现。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所以王姓源十分复杂。从古至今王姓出了不少历史人物,例如我们家喻户晓的大诗人王维,他的祖籍是山西祁县。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在我看来,最著名的应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了吧。字逸少,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的美称。他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他:“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在查阅过相关资料后,我深深的感受到“王”这个姓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以及与众多王姓名人同姓的深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姓,人所生也。占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户,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说文》也就是说姓为族号,而氏则是族的分支。姓多来源于部落居住的水系、丘原、山岭名,而氏多来源于官职、封邑、谥号等。最开始姓氏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以及家族认同,同时彰显一定的社会地位,维持阶级等级。
我的姓氏是王,家族里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从我老爷爷开始,世代经商,奶奶说革命时期我家曾经帮助过一个女战士,在听到这个故事后,我的心情许久不能平静。我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继承王氏家族的家风。优良的家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家风好似雄鹰的双翅,使其能勇敢的搏击长空;家风好似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小苗茁壮成长;家风好似一面明镜,能从你的言行举止中反射出你的个人修养。从某种程度上讲,优良的家风造就崇高的品质。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我的族谱在这样的背景下修撰完成。
家谱档案是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与联系全球炎黄子孙的桥梁。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家谱档案承传的文化内涵,对民族的心理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做事行为模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炎黄子孙已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超过6000万人,尽管他们身处异国它乡,他们国籍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相同的血缘共有着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民族与文化认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它连接的不仅是一个家,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